tile kèo nhà cái

 人參與 | 時間:2025-09-14 03:00:50

  來源:六里投資報

  創新藥是今年市場一大熱點板塊,截至8月18日,有多只醫藥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已超過100%,港股的創新藥指數也實現了翻倍的上漲。

  那么,當下創新藥板塊走到了哪個階段,漲了這么多了是不是還可以買?

  8月15日,富國醫藥基金經理趙偉在富國專場論壇中,以“創新藥現在到底是起點還是終點””為題,

  對此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并對創新藥板塊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了分享。

  資料顯示,趙偉目前管理有4只基金,總規模約66億。醫藥創新基金今年以來回報已經超過100%,精準醫療也有65.48%的凈值增長。

 數據:Choice,截至2025.8.17數據:Choice,截至2025.8.17

 

  投資報曾深訪過這位基金經理,趙偉把他的投資方法論、醫藥行業出牛股的規律,細分領域中的投資機會等等,都在交流中和盤托出。點此具體查看。

  在進入證券行業前,趙偉是醫藥產業界出身,曾就職于葛蘭素史克(上海)醫藥研發公司3年,之后加入廣發自營,還曾任職于招商基金和農銀匯理基金。

  在實業界的這幾年,讓趙偉打下厚實基礎,對產業趨勢有著他的敏銳和深刻認知。

  在本次演講中,趙偉的觀點旗幟鮮明,創新藥是起點,剛剛開始。

  他特別提到,這一輪創新藥最主要的邏輯就是出海,

  而以中國臨床的速度,以中國臨床比較便宜的價格,以中國研發人員在分子篩選和藥物篩選的能力來看,

  未來在很多領域,特別是在小分子和抗體領域,中國會形成自己獨有的、不可復制的、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全球可能一萬億美金的市場里,如果有30%是中國的企業,那可能就是一個3000億--5000億美金的市場。

  如果拿最低10%的銷售分成,也有300億--500億美金利潤的回報。

  以后美國的大藥企組團來中國買買買,看看看,這種模式會形成常態。

  未來在投資上,還是要從勝率和賠率的角度來看,

  要選擇真正意義上的大單品,這是下一個10倍個股會從中誕生的品類。

  趙偉認為,下一個10倍股可能會出現在自免領域和代謝領域。

  創新藥現在

  到底是起點還是終點

  今天復盤來講,整個醫藥指數漲得比較多,個股也漲得比較多,大家就比較擔心,

  從大家交流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問題是,漲了這么多了是不是還可以買?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創新藥現在到底是起點還是終點”?

  結論也可以告訴大家,我們覺得這個東西是起點,剛剛開始。

  怎么證明這個結論?

  我們過去可以看IND的數量,

  就是從一個idea開始,我們要把這個idea落實成為一個新藥,那要經歷很長的一個階段。

  當我們進入到注冊臨床,已經合成了一部分藥品,做了一部分動物實驗,向國家局報這個產品要進入臨床階段,我們叫IND。

  然后這個產品最后已經做完臨床,我們要獲批叫NDA。

  NDA報了以后,可能在1-2年之內,這個藥可能就能獲批上市。

  所以從立項開始,到最后成藥的這個產品的過程,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

  那這一輪的創新藥是今年開始的嗎?

  答案不是這樣的,不是從今年才開始的。

  其實從2015年開始,我們整個創新藥的行業已經在開始慢慢地蓬勃發展。

  2020年開始到2023年,整個IND的行業立項的數量,還在持續創新高。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從今年開始,未來整個在國內獲批的新藥都是持續增長的。

  未來創新藥在國內獲批的數量,可能會呈井噴式爆發。

  第二個就是說有沒有變化,

  為什么今年漲這么多,過去兩年就不行?

  我們覺得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我們硬實力的提升,這是很重要的基礎。

  同時,國內政策對創新藥的支持,也是不停地在吹暖風。

  過去大家聽到在資金吃緊的情況下,只能采取無能為力的方法,就是對現有池子產品進行降價。

  可能第一次降價的幅度會比較高,所以引發了大家對于整個內生式的以國內市場為基準的板塊盈利能力的擔心。

  但是從去年開始,包括一些全產業鏈政策支持新藥,包括各種各樣的維度來看,

  醫保局對于整個創新藥的支持力度是在持續吹暖風的,這點資本市場感受得到的。

  創新藥

  談判機制基本形成

  第二個,從招標的規則制度上已經卯死了,很多的規則已經制定下來。

$$$tile kèo nhà cái$$$  對于醫保局出牌的套路,市場是有預期的,

  有預期的東西對于資本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會擔心黑天鵝事件的出現,

  你不會擔心原來這個產品賣10000塊錢,現在只賣800塊錢,

  這種超常規的降價,可能以后是不會再出現了。

  創新藥支付比率增速

  遠遠超過醫藥這個大盤增長

  第三個,美國的創新藥,在1萬億美金的藥品盤子里占80%,就是美國80%的藥品是支付了創新藥。

  它20%的商保資金是支持了仿制藥。

  那中國是多少?

  只有5%的金額的比例是在創新藥上。更高比例還是支持在仿制藥上。

  這是因為國內以往創新藥的國產化率還是比較低,海外創新藥的價格比較高;

  這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創新藥在整個醫保盤子里滲透率比較低。

  我們覺得過去幾年創新藥行業支付比率的增速,是遠遠超過醫藥這個大盤子的增長。

  未來,我們可能到不了80%,至少30%—40%這樣的滲透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國內的政策對于創新藥,我們認為是非常明顯地出現了一個V型的反轉階段。

  海外授權不斷

  國產創新藥逐步國際化

  我們這一輪創新藥最主要的邏輯就是海外,

  我們真的是實現了創新藥的出海,

  其實從2020年開始,整個對海外授權的創新藥金額實現了一個天翻地覆的增長。

  這和上一輪對于創新藥的支持是非常有關的。

  我們以前只聽說過把美國的創新藥拿到中國來賣得很好,但沒有聽說過中國的創新藥拿到美國去賣,也會賣得很好。

  這個是發生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老美持續地在買我們的產品,

  那意味著我們創新藥的競爭力,已經得到了海外創新市場的認可,意味著中國創新藥的核心競爭力在提升。

  要快、要好、要出海

  投創新藥的最核心三個邏輯

  如果大家認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邏輯。

  那我們要怎么去選擇股票?

  這個選擇股票的邏輯是我們內部一個同事總結,我覺得非常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要快、要好、要出海,這是我們投創新藥最核心的三個邏輯。

  這一輪大家不要以為中國的創新力是一個0–1維度的提升,

  本質上是我們工程師紅利,是中國人民勤勞刻苦的特征的一個表現,是我們整個化學和生物能力在創新藥上的體現。

  我們說中國人擅長做的是1-100的過程,

  0-1可能還是需要發達國家、需要實驗室、需要更前端的、高效的維度來實現這樣的突破。

  但是中國人在1–100的過程中,已經登峰造極了。

  體現在跟隨創新的過程,我們在優化分子上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為什么要快?

  過去美國出現一個可能在臨床I期或者II期非常好的藥品,我們發現中國同類型的藥品和他們的差距,可能在3到5年這樣的階段,

  他們剛在臨床I期II期有一個非常好的數據出現,中國是沒有這樣的分子的。

  那現在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和國外最先進的這些分子的時間差,可能就是在1年-2年。

  所以我們跟的是特別快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有一個沒有優化這么好的分子,做出了非常好的療效的同時,國內的這些分子可能做到me better。

  或者是在另一些適應癥上可以用我們的分子,甚至可以做到first in class,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做出來非常好的療效。

  在這個情況下,在1-100做得很極致的情況下,我們未來會占據美國很多fast follow的市場。

  第二個,我們分子優化真的做得非常好。

  這是真的意義上的工程師紅利,大家去美國可以發現,其實他們的工作時長,包括他們的效率是相對比較低的,

  但在中國的市場,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包括在化學上或生物上,體現在小分子和抗體上的篩選過程中,是非常有利的。

  這個結果導致,我們在篩的一些分子,是非常好的。

  在非常快和非常好的基礎上,我們最終實現了走出國門,走向美國。

  現在從整個市場交易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創新藥占整個全球交易,特別是美國這樣的交易市場,接近50%。

  去年可能是30%多的一個交易金額。

  所以,未來中國的創新藥企是要分享美國最大的創新藥企的利潤。

  最核心的邏輯就是中國的藥真正走到了美國,在5-10年以后,大家可以看,也許美國最主流的抗癌藥可能都是中國藥。

  I/O+ADC

  1+1>2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過去兩年投資的是什么?

  其實我覺得投資的最大的市場第一個是I/O的市場,第二個是ADC的市場。

  大家可以理解,腫瘤是美國也是國內最大的一個領域。

  但是美國過去對于腫瘤,最大的一個治療手段是什么?

  是化療,包括一些免疫治療,就是I/O;是最主流的一個治療手段。

  腫瘤里面美國最大的藥就是K藥,290億美金,就是最大的一個I/O的藥品。

  在這兩年的過程中,整個I/O的升級,tile kèo nhà cái包括化療的升級,是腫瘤里面最大的投資邏輯。

  I/O的升級就是從我們的PD-1變成PD-1+的一個雙抗產品,這里面誕生了很多10倍股;

  然后,我們發現包括中國的ADC已經全面站上了歷史舞臺,這里面也是有10倍的個股。

  我們投資的百利天恒、科倫博泰都是這樣一個ADC受益于I/O的升級和ADC升級的模式。

  從未來來看,我們覺得整個ADC的投資逐漸要向落地的維度來進展。

  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臨床III期要在2027年、2028年逐步在美國獲批成藥。

  從ADC的投資來看,未來是不是還有更多這樣的公司,更多這樣的分子能夠站在全球的舞臺?

  我們認為,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覺得現在以中國臨床的速度,以中國臨床比較便宜的價格,以中國研發人員在分子篩選和藥物篩選的能力來看,

  我們覺得未來在很多領域,特別是在小分子和抗體領域,中國會形成自己獨有的、不可復制的、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認為以后美國的大藥企組團來中國買買買,看看看,這種模式會形成常態。

  下一個10倍股

  可能會出現在自免和代謝領域

  再總結一下,創新藥的核心邏輯,

  第一個,經過十年的積累,我們覺得很多的創新藥是可以盈利的。

  也告訴大家,這些創新藥企不是天天虧錢,一虧就虧三五個億,虧個五年、十年。

  包括艾力斯這樣的企業出現了以后,大家會發現,你虧一年,可能一年就能賺十億回來,然后第二年可能變成賺30億盈利回來了。

  這樣一個創新藥的盈利也告訴大家,就是在你持續投入的情況下,它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

  創新藥一旦獲批以后,它是有很好的利潤的。

  第二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大量的出海,價值鏈的重構。

  未來全球可能一萬億美金的市場里面,如果有30%是中國的企業,那可能就是一個3000億到5000億美金的市場。

  如果我們拿最低10%的銷售分成,對我們也有300億到500億美金利潤的回報。

  第三個,有沒有大單品的出現?

  未來我們在投資上,還是要從勝率和賠率的角度來看,

  要選擇真正意義上的大單品,下一個10倍個股可能是集中在這樣的品類上。

  現在來看,到底什么是下一個十倍的品種?

  我們覺得可能會在自免領域和代謝領域,

  因為它也是全球非常大的市場,我們覺得這一類個股,可能會有豐厚的機會。

  GLP-1包括現在大家知道的禮來的替爾泊肽,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都是在減肥領域非常重磅的藥品。

  我們國內的GLP-1的分子,也是在臨床過程中,在不停地優化的情況下,我們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分子真正意義上實現進入到美國市場。

  包括老年癡呆,也是美國最大的一個未被滿足的臨床的市場,

  還有siRNA小核酸這樣的一些藥品,從今年的投資上已經開始反映出美國的一些藥企對于可能更前期的一些管線的關注。

  細胞基因治療,包括美國已經成藥的核素的一些藥品,都是我們覺得在投資領域應該持續關注的藥品。

  醫療器械處于

  底部向上反彈的過程

  剛才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創新藥的投資,但是,醫藥還有其他的一些行業也有投資機會。

  這里面除了創新藥以外,我想提的是器械,

  我覺得從自己的理解來看,就是器醫療器械整個的投資,更像兩年前的創新藥。

  大家可能覺得未來1-2年,整個子板塊還是跑不贏創新藥整個行業。

  但是,我們覺得從絕對收益的角度來看,從賺錢的角度,從賠率的角度來看,

  它的下行風險相對比較小,同時上行是有一定空間的;

  醫療器械是處于一個底部在向上反彈的過程。

  從政策方向來看,今年特別明顯地發現,整個醫保局,包括整個政策宣傳上,是支持創新器械的國產化。

  器械這個行業里面,我覺得有兩個邏輯。

  第一個就是出海的邏輯。

  第二個就是創新的邏輯。

  如果在未來三年,以國內為代表的醫療器械,在業績企穩的過程中,同時他們的創新醫療器械又可以逐步推出;

  醫療器械這個行業的并購邏輯我覺得大概率可以展開。

  看兩三年以后,可能醫療器械的并購,會成為這個行業里面最大的一個主題投資的機會。

  - 結語-

  投資報原創的稿件,有轉載需要的,請留言。

  投資報發布的、未標原創的,可直接轉載,但需注明來源和作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頂: 17498踩: 86889